“六个一批”助农增收

这里是广告

  早上7点半,家住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荆子峪村的村民张玲云,准时来到村头的极星农业科技园,换好洁白的工作服,带上蓝色的头套,走进种植区开始西红柿枝条绕蔓工作。“如今我每个月能拿到近4000元,算上企业给我上的保险,每年能收入5万元。”今年34岁的张玲云满脸喜悦地说。

  流水线种番茄,节本又增效

  极星农业科技园是去年落户穆家峪镇的一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,一期占地面积50亩,投资额2亿元,主体为一栋占地面积33726.22平方米的芬洛式玻璃连栋温室,内含2.2万平方米番茄种植区,2000平方米育苗区以及2000平方米水培生菜区。

  “这个玻璃温室引进世界先进技术,颠覆了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,所有软硬件设施都围绕番茄植株的生长需求而设计,像是一个精细化生产工厂。之所以被称为‘农业工厂’,因为这里采用全自动化设施,像工业流水线一样生产番茄。温室内设有多个传感器,负责收集温湿度、土壤水分、二氧化碳等各种数据,并传输到控制室电脑系统中,对比此前人工预设的植物最佳生长参数,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就能自动控制幕布启闭、喷雾系统开关等,从而调节大棚内的温、光、水、气等,保证番茄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。”技术负责人徐丹介绍,番茄的产量可达每平方米25公斤,是传统生产方式的5倍以上,水资源的消耗却不到传统方式的1/10,并实现了园区对外废水和二氧化碳“零排放”。一期温室每年可以产出高品质小番茄70万公斤,优质水培生菜70万头,优质番茄幼苗650万棵。

  “每个生产步骤每项管理措施都有严格标准,以绕蔓工序为例,先做哪个动作后做哪个动作,是顺时针绕还是逆时针绕,都有明确要求。从没想过种菜有这么多门道。”张玲云感叹道。

  在极星农业科技园里,除了张玲云担任的绕蔓工,还有剪叶工、落蔓工、采收工、梳花工和包装工五个工种,共50名工人。这些工人无一例外都是来自周边的农民。

  扶产业、促就业,夯实增收基础

  “极星农业科技园落地后,不仅能让当地村民每年获得135万元的租金,吃上土地流转带来的红利,还能提供50个就业岗位,使他们每人每年增收4万余元,村民能在家门口工作赚钱。”负责投资建设极星农业科技园的北京城建六公司董事长朱忠择介绍,项目二期建成运营后,还将带动300到400名农民就业。在密云,像极星这样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有16家,2017年共辐射带动农户1.2万户,总收入8.7亿元。

  发展一个特色产业,带动一方群众增收,这正是密云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重要抓手。密云是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地和生态屏障,“保水”是第一责任。按照相关要求,近年来,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规模养殖业已全部关闭并退出;库区155米高程以下也停止了一切生产经营行为,实施封闭管理。与此同时,随着城市功能疏解、禁限产业目录扩容,密云区农民增收工作仍面临较大困难。

 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,2016年以来,密云区采用扶持产业帮扶一批、促进就业帮扶一批、山区搬迁帮扶一批、生态建设帮扶一批、社会保障兜底一批、社会力量帮扶一批六种帮扶方式,帮助低收入户“脱低”奔小康。“六个一批”,产业是重中之重,密云通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等方式,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。

  据统计,2017年,密云区1.1万余户低收入农户中有7424户越过了低收入线,越线比例达66.4%,远远超过了当年年初确定的30%的目标。

  密云区农委主任耿智慧介绍,下一步,密云将稳步实施“六个一批”精准帮扶措施,深入推动各项帮扶政策落实到村、到户、到人,进一步夯实低收入农户增收基础,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不掉队。
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8年05月27日 11 版)

(责编:仝宗莉、袁勃)

这里是广告,联系


24小时热闻
友情链接
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: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: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多言头条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